1、地下空间智能与应用
地质信息综合服务系统平台对空间资源、地质环境、地质灾害、地下设施数据等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和预测模拟。
2、地下工程透明与仿真
利用激光照射透明土形成散斑场,记录散斑场变化并基于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(DIC原理)获得土体的变形场。
3、浅层地热开发与利用
通过热交换液,利用土体温度与冬夏两季较大的反向温差,实现土体与上部建筑结构的热交换。
4、地下工程抗震与减灾
城市地下管网全信息化建模系统,集数据采集、展示、查询、故障报警、数据计算及分析、辅助决策于一体。
5、采用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加固珊瑚礁砂,生物水泥耐盐碱,可现场扩培、原材料需求可少,对生态影响小,绿色环保。
6、绿色桩基研发与应用
采用的异形截面桩与同等承载力的圆形灌注桩相比,可节省混凝土材料30%-50%,绿色环保。
7、地下智慧感知与预警
光纤技术实现了分布式监测与无线监测,结合地质雷达技术对岩土体结构层、注浆区、孔洞、钢筋结构层等进行检测。
8、基于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的地质灾害防控
基于机器学习的滑坡易发性评估评价、滑坡位移的快速动态预测以及风险预测;基于地质钻孔大数据管理平台及岩土参数指标可视化展示。
9
、边坡支护工程绿色生态化关键技术
研发了智能化滴灌系统,基于适宜于坡面种植植物生长的最佳温湿度、含水率等参数建议值。利用滴灌系统手机APP或电脑客户端对示范工程现场温湿度、含水率等实时监测数据进行自动化关联分析。